时间:2023-02-06 12:26:17 | 浏览:582
今天下午举行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治理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21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呈现中美两国引领、主要国家激烈竞争的总体格局。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显著,人工智能创新水平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梯队,与美国的差距正在缩小。报告也指出了中国的短板,特别是与美国的差距所在。
全球竞争形成四大梯队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赵志耘介绍,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研究所根据这个指标体系,对全球46个国家的人工智能创新水平进行了评估研究。
从总体排名看,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呈现明显的梯次分布,可将46个参评国家分为四大梯队。进入第一梯队的只有美国和中国,第二梯队包括韩国、英国等9个国家,第三梯队有瑞典、卢森堡等13个国家,第四梯队有印度、俄罗斯等22个国家。
各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得分与排名(2021年)
在46个参评国家中,仅有美国和中国的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总得分高于50分,与其他国家拉开较大差距。也只有中美两国在基础支撑、创新资源与环境、科技研发、产业与应用等4个一级指标上均排名前五。
从近3年各国的名次变化看,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呈现中美两国引领、主要国家激烈竞争的总体态势。美国的综合实力遥遥领先,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已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人工智能创新指数连续2年排名第二;英国、韩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国家之间呈现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土耳其、印度等国家的排名上升趋势较为明显。
2019—2021年参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排名变化
中国AI发展有五个优势
与往年相比,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的总得分与美国的分差进一步缩减。细分指标上,中国在29个三级指标中,有10个指标的名次都有所上升,优势指标从2020年的12个增加到2021年的15个。具体来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开源项目影响力明显提升。2021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开源代码量达到158项,仅次于美国,相比2020年的139项有所增长。其中,收藏数量达到200以上的人工智能开源代码达到82项,而2020年该数据只有0。这说明,中国的人工智能开源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显著提升。
全球“TOP 500”超算中心数量连年保持首位。截至2021年6月,中国共有188个超算中心进入全球500强行列,占总量的37.6%,居全球首位。2018—2021年,中国进入全球500强的超算中心数量一直保持全球领先,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大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与2020年相比,中国在超算中心上的优势有所减弱。
人工智能企业蓬勃发展。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均居全球领先位置。按报告的统计口径,截至2021年9月,中国共有880家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排名全球第二,相比2020年同比增长约7%;人工智能企业累计共获得462亿美元投资,也排名全球第二;平均每家企业融资额为0.53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在全球人工智能授权量最多的前十大机构中,中国企业从2020年的2家增加至2021年的3家。
科研产出持续增长。中国学者在2020年共发表6.8万篇人工智能相关论文,其中在人工智能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共计4019篇,数量均为全球第一。2020年,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继续增长,分别为6.2万件和2.1万件,同比增长7.6%和2.8%。
5G、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发展迅速。中国5G技术专利授权量已跃居全球第一,进入世界500强的物联网企业数量相比2020年略有增长,已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
中美多个指标存在差距
赵志耘表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指标都落后于美国。4个一级指标中,美国有3个指标排名第一,中国仅有1个;10个二级指标中,中国有8个指标落后于美国;29个三级指标中,中国有17个指标落后。
主要国家人工智能企业数量
中国拥有的数据中心、从业人员以及人工智能企业都远少于美国,数据中心数量不到美国的1/20,人工智能从业人员规模约为美国的1/3,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约为美国的1/5。
相较于快速增长的创新产出而言,中国的创新投入规模和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人工智能基础学科的教育水平有待提高。美国在数学、物理、神经科学3个专业上排名世界前200位的高校分别有48所、55所、69所,中国则分别是39所、14所、4所。又如,信息化基础还无法很好地支撑人工智能的深层次应用,在移动蜂窝电话订阅率、互联网使用率、固定宽带订阅率等反映网络普及情况的指标上,中国在46个参评国家中均处于中等水平。
栏目主编:黄海华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俞陶然
2022WAIC元宇宙展区 汤彦俊 摄中新网上海9月1日电 (记者 郑莹莹)步入第五年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启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开幕很“元”气。2022WAIC展区 汤彦俊 摄 当天的开幕式会场,分“实”“虚”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带来什么?在第五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机器人打扫卫生、送咖啡、专业消毒等辅助人类的应用场景集中展出,而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互融共促的趋势,则引领人们看到了一个万物智联的AI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大会现场,一览未来“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在6月25日召开的招商银行股东大会上,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表示,招商银行正在探索银行3.0模式,即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金融科技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大对金融科技投入。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有一天会超越人脑吗?近日,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学系主任刘嘉在“人文清华讲坛”上发表了演讲《脑与人工智能:站在进化的节点上》。他指出,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无法与人脑相比,但它发展迅猛,类人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发展目标
在电影《异形:契约》中,迈克尔·法斯宾德所扮演的仿生人大卫表面上对人类亲切友好,但实际上却通过一系列行为为人类带来灾祸。而在现实中,如霍金、马斯克、比尔.盖茨等名人都曾警告过人们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危害。对于“人工智能灭世论”的支持者而
未来一段时间本人将不定期的以系列文章形式,分享本人在学习人工智能过程中的一些收获。本文将介绍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典型应用场景、一级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重要术语。1. 智能代理(Intelligent Agent)AI程序被称为智能代理
今天下午举行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治理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21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呈现中美两国引领、主要国家激烈竞争的总体格局。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显著,人工智能创新水平已经进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高杲 徐莉莎 文/图“烂大街的技术才是好技术!”10月13日,2021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副教授、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徐葳这样解释他对“好技术”的理解。与会者也普遍认为,这样
人工智能作为近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纵观近年来的技术发展,从无人驾驶到智能硬件、“围棋高手”到智能翻译……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与其广泛应用恰恰相反的是,人工智能的内涵却鲜为人知,晦涩的文字表述也赋予了
于 7 月 12 日正式开营的 DeeCamp,是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举办的面向全球高校学生的首期深度学习暑期训练营,在历时 6 周的「闭门课程+项目实践」之后,36 位学生组成的 5 个项目组正式在 8 月 17 日的结营仪式上展示自己
雷锋网新智造按:一般来说,开发者在完成某一产品(如 APP)研发后,在正式上线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繁琐而重复的测试工作,由此市场上便出现了专业的外包测试公司。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测试市场也随之转向云端和众包等方向。班墨科技作为其中一家互联网
9月14日,国家工信部正式公布2018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名单,最重要的核心基础项目中共有包括云从科技、寒武纪、中星微等16家企业在列,涉及人工智能、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 据了解,本次核心基础项目将支持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
新华网北京11月28日电(周靖杰)11月27日下午,由新华网“思客讲堂”推出的“创新路·工匠心”系列活动之“未来已来,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在新华网全媒体播控中心举行。会上,百度公司副总裁邬学斌表示,智能汽车未来将让汽车更加安全、高效、经济、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要卷就卷创新,因为发展的本质是增长,增长由创新驱动。”李彦宏说。11月9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发言时表示,百度是一家技术公司,让其兴奋的东西往往和技术有关。过去一年
来源:人民日报 在人工智能支撑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跨越山海,推动教育更加公平、开放通过云平台布置电子作业,利用数据分析课堂上学生学习行为,推进学校管理流程迈向数字化……前不久,2022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在线上举行,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