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3 18:11:01 | 浏览:151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奇点Point
如果想知道一个行业的更迭变换,每年的行业大会会是不错的选择。
2021年刚刚落幕的中国站全球云计算大会上,谷歌、腾讯、华为、SAP等许多国际上有头有脸的巨头,其高管都作为重要嘉宾登台演讲。他们在全球观众的注视之下,洋洋洒洒地分享着在云计算行业的见解与成就。
而12年前的中国云计算大会上,江山并不长这样。当年,参会的嘉宾是来自于思科、IBM、微软、英特尔等企业高管。这其中,有些仍然屹立,有些却黯然失色。
似乎只有行业大会还记载着如IBM、思科等没落者的身影。它们是上一个时代里风光无限的垄断者,却在云时代浪潮里,逐渐没有了声音。
遍历云市场最新动态,我们关心的是阿里云在今年登上全球第三云厂商宝座,是腾讯云市场份额最新被华为云超越,是亚马逊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第一,但市场份额却越来越少。然而,很少再有人关心那些牌局上的出局者们。
你或许已经遗忘,IBM早已在去年“一分为二”,分拆后的公司将重点发力云计算,Oracle则在云计算浪潮里,累计撒下了上千亿美金,思科更是向着云计算喊出了“不转型调整,毋宁死”的口号。
至少直到现在,这些失败的巨头们被云计算佼佼者们狠狠地踢下桌面,却还在死死抓着桌角,不愿退场。
时光倒回2013年,不可一世的IBM正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羞辱。
图片来源:IBM官网
挑衅者来自亚马逊AWS。在美国中情局一项为期10年、价值6亿美元的情报信息软件系统订单角逐中,IBM爆冷出局,AWS风光上位。
这令IBM不可忍受,一直以来,政府机构都是IBM最忠实的合作伙伴,双方高管经常觥筹交错、把酒言欢,如今转头就把订单给了别人,无异于把IBM的颜面按在地上摩擦。
20亿美元,这是它奋起反击的开端。被选中的收购对象是Softlayer,全球最大IDC公司。至2013年被IBM收购时,其年营收额达4亿美元。
这是IBM向公有云进发的标志,Softlayer遍布在欧美各地的至少19个数据中心,大大提高了IBM公有云技术设施覆盖面积。
这原本是个不错的开头,然而IBM砸了个大水花,却没有激起多少涟漪。
从2010年起的近6年里,IBM花费了超过120亿美元完成了40多家公司的并购。很明显的是,其对人工智能与BI的兴趣远远大过于云计算,前两大领域收购次数占据了IBM总收购案的35%以上,而在云计算方面,数得上名的收购也只有数据库公司Cloudant、云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Bluewolf、医学图像数据公司Merge Healthcare等几家。
IBM几乎将所有心血倾注在认知计算与机器学习技术平台Watson上,这个被视为“能够承载 IBM 的未来十年”的产品,更像它的“亲儿子”。Watson曾在问答电视节目上创造击败人类冠军选手的辉煌历史,被IBM包装成医疗界“能超越人类医生”的存在,并持续一通猛炒。
然而2016年,美国顶级的癌症研究机构安德森癌症中心单方面与Watson终止合作,这场人工智能泡沫才被公然戳破。该医疗中心控诉,其已经向IBM支付了累计3900万美元,远远超过初始合同金额240万美元,却没有任何成果。安德森癌症中心成了Watson学习和训练系统的小白鼠,还倒贴钱帮助试验。
Watson不落地的前景摇摇欲坠。等到IBM反应过来,其云业务早已落后。
一份令IBM难堪的数据报告在全球传播。2018年一季度,市场调查机构Synergy研究集团报告显示,阿里巴巴云业务市场份额超过了IBM,成为全球第四大云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提供商。
340亿,这是IBM再次加速补课的筹码,被收购者为Redhat,全球最大的开源软件公司。IBM表示,Redhat将被纳入混合云部门,并通过混合多云技术应用,建立一致的云管理体系。
然而,340亿没有换来掌声,遭到的却是市场质疑。
人们质疑其从公有云转向混合云的动机,IBM股价降到2016年以来最低点。Gartner分析师莉迪亚·梁表示:“红帽并不能改变市场局面。”科技行业分析师本·汤普森更是尖锐指出:“收购红帽的交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IBM承认,公有云方面的努力实际上已经失败。”
2020年,IBM全年营收736亿美元,同比下滑4.6%,其云业务排名全球第5,市占率仅剩3.7%。黯淡之际,百年IBM一分为二,传统业务被剥离,聚焦云和人工智能业务。
若过去10年的发展像一盘大棋,那么IBM已然走错了多步——先是在云计算浪潮里严重“迟到”,后又押错重心在过于前卫的机器学习技术,每一步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与“押错宝”的IBM不同,Oracle在云浪潮里几乎是火力全开、拼命追赶。
甲骨文两次全球技术大会记录了其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打脸的一幕:
一次是2008年,拉里一贯地“打嘴炮”:“你甚至找不到一家不宣称自己在做云计算的,计算机行业是唯一比女性时装界还要追逐概念和潮流的行业”,“这(云计算)到底是指什么?省省这种愚蠢的概念吧!”
7年后,他却仿佛忘记了昔日之言。
在2015年全球技术大会上,拉里·埃里森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多小时,口径却变成了“从2006年亚马逊进入云计算开始,我就在思考如何打赢云计算这场战争”,他甚至表态,“甲骨文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位开帆船、赛游艇、开战斗机,被誉为“硅谷狂人”、“大嘴哥”、“华尔街花花公子”的拉里·埃里森,当他发觉甲骨文被云计算公司追着打,例如,甲骨文在多个正面战场被salesforce夺走客户,甚至被AWS多次不放在眼里公然嘲讽之时,其云转型的力度也是相当猛烈。
从2010年起,甲骨文每年在云计算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超过20亿美元,其中仅2016财年就投了超过50亿美元。
除了自研,“买买买”模式亦十分受重视。据不完全统计,2010起的7年时间内,甲骨文一口气收购了超过15家云计算公司,累计耗资超过千亿美元。
在它的清单上,既有技术提供商,如云框架技术提供商Xsigo、Docker容器管理服务商StackEngine等,又有应用服务商诸如RightNow、Taleo等,脚步踏尽云计算全产业链。
轰轰烈烈一顿转型,结果却难言乐观。
2010至2020年,甲骨文营业收入从268.20亿元增长至390.68亿,年复合增长率仅3.8%,作为对比,Salesforce在10年时间内营业收入翻了12倍,亚马逊则翻了10倍。
越努力,越不幸运,说的就是甲骨文了。
在选择云业务方面,或是有如AWS、Azure、阿里云等巨头心照不宣地 “以退为进”,公然宣布不涉足应用层的SaaS业务,而要通过更底层的IaaS与PaaS技术服务,吸引一批SaaS厂商前来站队;
亦或有如Saleforce等强SaaS厂商,从不涉足IaaS层,而是立足于自身的爆款应用,逐渐开发出PaaS技术平台,吸引独立软件开发商前来入驻。
所有同行都在“有所不为”,只有甲骨文不做选择、通通都要——它是唯一一个亲自涉足云计算全产业链,能同时提供SaaS、PaaS、IaaS服务的厂商。
甲骨文表示,如果客户选择它们的“全包服务”,可省去大量系统间兼容与集成的麻烦。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让甲骨文没朋友。
一方面,它想通过底层技术服务赋能SaaS厂商,吸引它们前来入驻,成为友好的生态伙伴,另一方面,其又转头开发起自己的SaaS应用,与生态伙伴形成竞争。这种“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尴尬定位,令SaaS厂商们纷纷望而生畏,另择良木而栖。
放不下过往在软件应用领域积累的老本,又不想舍弃IaaS与PaaS平台带来的巨大利润诱惑,甲骨文为贪婪付出了代价。
2012年以来,其营收增速仅有一年在5%以上,9年时间里,其净利润仅从99.8亿增至101.35亿。
2020年,在全球公有云市场,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前五大厂商,累计占据51.4%的市场份额,而甲骨文身影难觅,被归类为“其他”。
云计算的发令枪打响之后,如果说IBM与甲骨文皆因为走错道、犯过严重错误而落于人后,那么相比之下,思科的经历更让人惋惜。
图片来源:思科微博
复盘它的每一步,站在当时的时间节点来看,都没有犯下大错,但或许命运早在开场之时就写下了答案。
2015年年中,思科正经历大换帅。执掌了20年的CEO约翰·钱伯斯卸任,新任CEO由思科全球业务高级副总裁查克·罗宾斯担任。
查克·罗宾斯站在了思科命运的关键路口:
往回看,思科多年称霸网络设备与制造领域,但对云浪潮反应迟缓,于2014年才计划投入10亿美元打造公有云平台,而新旧业务的掣肘令其如鲠在喉——如果用户投入公有云怀抱,其硬件设备饭碗不保,但若坚守传统IT城池,或将被时代彻底甩在身后。
往后看,公有云投资似乎一眼望不到头,AWS、阿里云等巨头,百亿美元投入不眨眼睛,回报却遥遥无期。作为后来者,思科唯有投入更多的钱,方能为自己赚得一张可能的门票。
死守还是放弃?思科徘徊在公有云的门口,最终叹了口气离开。
2016年10月,在愈来愈猛烈的竞争下,思科宣布于2017年3月份关闭它的公有云InterCloud服务。
这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两年前转型公有云或许更多出于无奈,彼时,有头有脸的巨头都在抢占公有云赛道,不布局恐违背行业趋势,但两年之后,这一赛道敌人愈发强悍,没有留给后来者一丝后发制人的机会。继续投入是个无底洞,或将把思科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查克·罗宾斯为思科另找了一条出路——在巨头之间扮演网络连接的角色。
他看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不是每个公司都会把数据大规模迁移到云上,而即使上云,也很可能不会只选择一个云服务厂商,因此,市场必定需要这样的服务——既能帮助不上云的客户方便地管理他们的网络基础设施,又能在他们选择多云服务时,帮助实施云迁移的过程、打通多云之间的接口。
网络连接业务让思科既能发挥其原有网络设备领域的优势,又能兼顾云时代趋势。它为思科带来了一波小高潮,2019年8月,在查克·罗宾斯上任4年多以后,思科市值超过2200亿美元,远远超过其刚上任时的1500亿美元。
但新时代总要给上一个时代的垄断者更多的劫难。
有这样一个定律:一个原本只能在欧美日生产的产品,一旦变得能由中国制造,那么,它的利润空间就会薄到让所有同行金盆洗手。
华为就是思科挥之不去的阴影。国产化浪潮里,华为通信业务愈发强大,在全球亦赢得一席之地。相对应地,却是思科的节节败退,不仅在中国市场失去大片江山,甚至失守海外多个地区。
2017年,时代的轮盘终于交错,在电信运营商核心路由器市场,华为超越思科成为行业老大。至2020年上半年,华为在服务提供商和企业路由器市场份额为36.3%,仍领先思科的33.2%。
2020年财年,思科营收493亿美元,同比下滑5.01%,在财报公布不久后,思科宣布进行6000人大裁员。2021年三季报财年,其营收进一步同比下滑1.22%。
在云计算的市场里,思科挣扎得很艰难。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老去的IBM、Oracle、思科三家公司,描绘了三种被时代落下的姿态:
一种来自于眼光不足,它令公司认不清大势,也走错了主干道;
一种来自于贪婪与傲慢,它令公司不愿取舍,却也因此效率低下、大量“内耗”;
最后一种,或许公司并没有大错,错就错太老了,对新浪潮反应太迟、进场太晚。
而如果进一步追问,旧时代的IT巨头中,为什么除了微软以外,其余几乎“全军覆灭”、悉数落伍于云时代?
这似乎又只能责怪于他们的“出身”。与微软兼容云服务的软件基因不同,IBM与思科遍布全球的服务器、Oracle本地部署的数据库,是昔日的荣光,也化成转型的枷锁。每向云领域前进一步,都要以旧业务流血与牺牲为代价。在左右互搏的困境中,他们动作变形、寸步难行。
时代的淘汰没有眼泪,出局的巨头们还在努力,抓住最后一点余晖。
你是不是也有过标题这样的困惑?云计算已经够让你理不明白了,这时候有人再来问你一嘴雾计算,霾计算又是啥。这下你彻底蒙圈了,许久无语凝噎。今天这篇文章,来给你理理:云(cloud)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云计算是一种将可伸缩、弹性、共享的物理和虚拟资源池以按需自服务的方式供应和管理,并且提供网络访问的模式。——《信息技术 云计算 概念与词汇》用通俗一点的语言来解释,就是针对本地的计算量较大的任务,可。
公有云计算平台使企业能够使用全球服务器补充其私有数据中心,将基础设施扩展到任何位置,并根据自身需求扩展和缩减计算资源。这些公私混合云为企业计算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价值和安全性。但在全球各地实时运行的AI应用可能需要巨大的本地处理能力。
一.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云计算早期,简单地说,就
它有五大关键特征:按需自助服务(on-demand self-service)、泛在网络接入(ubiquitous network access)、与位置无关的资。云计算是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
“云计算”这个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作为目前最热门的科技概念之一它频繁地出现媒体的报道中专家们也经常将它挂在嘴边为它摇旗呐喊那么,究竟什么是云计算呢。今天这篇漫画科普小短文我们就来揭开云计算的神。相比传统计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两个人相安无事,突然女朋友好像看弹幕有什么东西不理解了,于是问我:什么是云计算互联网自1960年开始兴起,最初主要用于军方、大型企业等之间的纯文字电子邮件或新闻集群组服务。直到1990年才开始进入。周末在家,我在看书,女朋友在一旁看游戏直播。
云,又称云端,指无数的大型机房或者大型数据中心。二、为什么需要云?1)从用户的角度来讲:传统应用的需求日益复杂,比如需要支持更多的用户,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等,为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需求,企业不得不购买更多的硬件设备(比如服务器、
近年来,在社会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云计算产业呈现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云计算服务。那到底云计算是什么,云计算为何如此重要,下文就带你全方位了解云计算。
“历经十多年发展,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云计算产业迎来了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市场规模、关键技术、行业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无论是互联网领域还是政务、金融、工业、交通等传统行业,均把上云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当我们听到云计算这个词,容易联想到生活中经常用到“百度云盘““网易云音乐”这样的产品,这里的云似乎代表网络上无尽的资源,同时代表着存储和分发。没错,作为分布式的服务系统,云上的资源可以无限制地扩充,它的总容量可以看作是无尽的。同时存储和分
如果你对近期的商业世界还有什么疑问,欢迎给我们留言,锦囊负责找高手为你解答。1分钟知识锦囊是36氪的日更问答新栏目,旨在每天以一分钟为限,快问快答一个重要的商业问题。今天我们解答的是云计算的问题。今日锦囊答主:陈晓杰 Kyligence 高。
中国移动的移动云,增长了234%从图中可以得知,移动云主要做的是央企国。我是卢松松,点点上面的头像,欢迎关注我哦。,但国企的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却翻倍增长。从2021年开始,大家所熟知的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就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
智观天下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赵珊全球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政企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云计算作为新兴信息技术之一,支撑着数字经济发展,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石。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云服务市场,也是增速最快的市场。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
近年来,“云计算”(英文cloud computing)的概念在科技界,尤其是电子圈非常火爆。那么,云计算是什么。下面就简要地回答这些问题。云计算已经成为当今的热词,同时也日益成为新时代科技的象征。云计算(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