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牢记使命 竞逐一流•高质量发展县区行”,第二站我们走进惠城区。惠城区地处中心城区,区位优势优越,惠城区委书记刘光滨在谈及城区发展时,曾刀刃向内,坦言表示惠城区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实体经济质量不高、农村地域成长不足、干事创业激情不够。经济高质...
“牢记使命 竞逐一流•高质量发展县区行”,第二站我们走进惠城区。惠城区地处中心城区,区位优势优越,惠城区委书记刘光滨在谈及城区发展时,曾刀刃向内,坦言表示惠城区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实体经济质量不高、农村地域成长不足、干事创业激情不够。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惠城区将如何破题,来看记者的报道。
2018年,惠城区地区生产总值793.42亿,同比增长4%,低于全市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6.6%的增长水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92亿元,同比增长2.0%,也远远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的增速,这一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与惠城区的地位并不匹配。今年四月召开的惠城区“两会”,会上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点明了原因,就在于园区发展水平不高,工业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缺乏大项目和大企业支撑。
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成立于2012年,组建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工业经济,整合分散的工业区,促进园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园区实行一园多区“1+4”发展模式,“1 ”即三栋中心园,“4”为水口分园、马安分园、汝湖分园、横沥分园。
目前惠城区高新园已入驻企业130家,2018年实现总产值122亿元,成为惠城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其中位于南部新城片区的三栋中心园,是惠城区高新园首要发展的中心园区, 这里重点发展大数据及先进制造产业,配套发展物流、文旅等产业,打造惠州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核心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然而这里与仅有一路之隔的惠南工业园相比,每平方公里的产值却差距不小。按已投产工业用地/地上产值比,三栋中心园的产出比为13.3亿/平方公里,而惠南园的产出比则为23.7亿/平方公里,二者每平方公里产值相差了10.4亿元。
相关部门正积极从多方面入手分析原因找差距,包括:园区建成区面积较小,主要在一期,二期近年来引进的优质项目在建设,还没产生效益;园区里夹杂着村庄和村民回拨地,连片开发或整体不够大,限制了发展条件;老企业比较多,质量普遍较低。而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书记、副教授曹仓则认为,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还存在产业规划较混乱的情况。
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书记、副教授曹仓:招商引资、选资方面有点像“菜篮子”工程,有什么就发展什么,来了什么就让什么落地,基本上是走这条道路,所以产业的积聚、资源的发挥,包括前瞻性、战略性,都还考虑不太够。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值,增强园区“造血”功能动力,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有意识地提高招商标准。眼下,只有满足以下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方可入园,包括项目投资强度高于7000元/平方米,且首期投资强度高于项目总投资的70%;项目土地产出率不低于15000元/平方米;建筑容积率不低于1.4;项目创税水平不低于年总产值的5%或税费产出不低于800元/平方米。
绵俪生物科技是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一家新入驻的港资企业,项目占地4.3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以设计、开发、生产个人护理产品为核心业务,公司在深圳有两家生产工厂区。目前施工人员正在加紧作业,完善竣工及投产前准备工作,预计今年12月可试产,全面建成后预计产值达12亿元。
绵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专员林广宇:我们也看到惠州的投资环境比较好,各方面都是适宜,所以就准备把整个厂区搬到惠州惠城区。
不断有新企业入驻,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也积极规划发展战略,提出着力构建“1+2+1”产业体系,提出了争取早日打造成省级高新园区的目标。
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王小龙:着力构建“1+2+1”产业体系,一就是培育大数据的新兴产业,二就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也就是我们的优势产业,另外一个一就是发展生产性的服务业。
接下来,惠城区还计划大力整合要素优势资源,拟在辖区的南部跨镇街连片规划约103平方公里区域,设立惠城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园,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用最先进理念来谋划,用一流标准来建设,力争到2029年左右,区域经济总量超过1000亿元,成为全市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产城融合示范区。
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王小龙:通过大数据加制造业、大数据加服务业、大数据加智能化,对我们的整体产业进行带动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