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中国古钱币有哪些?

2023-04-04 17:54:41 201

摘要:中国风-文锦汇推荐.mp33:16来自文锦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根据大量的古文献、出土文物证实,货币使用时间长达4000余年。中国很早就开始冶炼金属,金属制品被广泛地使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由于交换...

中国风-文锦汇推荐.mp33:16

来自文锦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根据大量的古文献、出土文物证实,货币使用时间长达4000余年。中国很早就开始冶炼金属,金属制品被广泛地使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由于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金属制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交换领域。铜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货币开始迈向金属铸币的新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当贝币还在行用时,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基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依据不同实物演变体系,分别出现了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等不同形态的金属铸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六国混乱的币制,统一铸用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五铢钱,其大小适宜,制作精美,深受人们欢迎,行用长达700余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铸开元通宝钱,从此,中国钱币不再以重量单位名称,而改称通宝、重宝或元宝。宋、元、明、清相袭,未有大变。

自秦、汉至清末,2000余年,方孔钱一直是中国历代最主要的货币形态,它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清光绪以后,机制铜元才逐步取代了方孔圆钱。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一定形状的金银货币。秦、汉是中国古代使用金银较多的时期,但金银一般只作为大额支付手段和具有储藏价值的工具。自金、元开始,白银逐渐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明以后取得了十足的货币地位。在清末民初的一段时间内,银元曾作为本位币广泛使用。

纵观中国古代的金属货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货币文化。它涉及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艺术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宝贵记录。

钱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悠久的钱币文化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早自商周,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实物货币——“贝”。其后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中国进入了金属货币铸造时代。

先秦钱币鉴识

中国最初的货币是“海贝”,流通于夏、商之际。商代中晚期,产生了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铜仿贝。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成为主要通货。早期布币空首,形体较大,战国以后,布币形制逐渐变小,首部变平,铲形无蛩。行用刀币的国家有齐、燕、赵和中山等,有尖首刀、明刀、圆首刀、齐刀之分。早期的圆钱为圆孔,方孔圆钱是战国晚期流通货币的一种,据考古发掘表明,仅齐、燕、秦等国铸行。

秦汉钱币鉴识

秦统一中国后,废除列国混乱币制,以方孔圆钱(即半两)为统一的货币形式,它是中国古代货币从多元化走向统一的历史见证。它的铸行,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方孔圆钱以其便于携带、孔方利于磨锉等优点而独具发展前途。从秦代起成为中国历代铜钱的固定形式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

西汉初期,仍沿用秦半两钱,后来又将半两钱分为八铢、四铢和“榆荚”等几种。汉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铸有重四铢的半两钱,但铸地多,版别复杂,大小轻重不一,文字亦不规范。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铸有三铢钱,其名称的改变为后来五铢钱的铸行起了先河作用。

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铸造五铢钱,半两钱开始更名。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后,曾经进行过四次币制改革,使币制极度紊乱,危害了社会安定。但就钱币艺术而言,相当部分的莽钱式样新颖、精雅,文字隽秀,为后世钱币爱好者所推崇。东汉初年仍使用西汉的五铢钱和王莽旧钱,并于建武十六年(40年)恢复了五铢钱的铸行。

东汉中期以后,民间私铸云起,钱质下降,本来在西汉时即已出现的剪边钱到了桓灵时期更是泛滥成灾。汉代末年,小钱名曰“五铢”,实不足一铢,剪轮、环五铢此时也充斥市场。

三国两晋南北朝钱币鉴识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四川,铸有“直百五铢”、“直百”和“蜀五铢”三种钱币,其中“直百五铢”铸行时间最长,流通区域较广。孙吴铸造有“大泉当千”、“大泉五百”等钱币,其铸量大,流通时间长,在江苏、浙江等地的六朝墓中常有出土。

曹魏初年,实行实物经济政策,民间主要以谷帛交易。文帝曾复用五铢钱但时间短暂且铸工粗劣,明帝初年的五铢钱也不多,因而民间主要是行用传世旧钱。1987年河南许昌发现的窖藏铜钱绝大部分是东汉劣质五铢钱。晋成帝咸康四年(公元前338年),李寿改国号汉,于汉兴年间铸造“汉兴”钱,这是中国最早的年号钱。

407年,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419年铸造“大夏真兴”钱,开创了国号、年号合为一体的铸币先例。南朝宋、齐、梁、陈均有铸钱,北魏建国以后直到太和十九年(公元前495年),才开始铸造“太和五铢”钱,此后各朝均铸有钱币。北齐初期,仍行用北魏的“永安五铢”,到天保四年(公元前553年)改铸“常平五铢”。后周初期,也沿用北魏旧钱,武帝时铸有“布泉”、“五行大布”钱,宣帝时铸行了“永通万国”钱。

隋唐五代钱币鉴识

隋建国后,于开皇元年(公元前581年)铸行五铢钱,为中国古钱中五铢钱的最后一种。唐王朝初期,仍沿用五铢钱。高祖武德四年(公元前621年)铸造有开元钱,文曰“开元通宝”,结束了先秦以铢、两制货币的历史。从此以后,中国的金属铸币脱离了以量名钱的体系,即不再以重量命名,而是以“通宝”、“元宝”名钱。终唐之世,钱文和重量均以“开元通宝”为定制,成为使用方便的一种钱币。

907年,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纷乱割据的五代十国局面。在中国北方地区,先后建立了五个小朝廷,史称“五代”,这些小朝廷,大都铸有货币。与五代同时,在中国江南、西南地区,又先后建立了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十国中的多数国家也都铸有货币,其中以前蜀和南唐钱种类最多。五代十国时期,全国处于分裂状态,割据政权各自为政,租税、惩罚非常严重。这种分裂的政治局势决定了钱币的多样性,用铁、铅铸成的劣质货币在当时甚为普遍。

宋辽金西夏钱币鉴识

宋初的“宋元通宝”仿自开元钱,以后凡如此大小者皆为小平钱,另有折二、折三、折五等钱,但铸量最多的仍为小平钱。宋钱书体多变,有真、草、隶、篆、行等体,是中国货币书法艺术的巅峰。而且,北宋钱币的一大特色就是“对钱”的盛行。除使用金属货币外,北宋中期创行了纸币“交子”,这是世界的首创。

南宋继承了北宋货币制度,铜、铁钱仍是主要通货。行用中的铜钱,以折二、折三钱为主。北宋的“对钱”沿用至南宋淳熙七年(公元前1180年)才绝迹,代之为纪年和纪地钱文的形式。南宋末年出现了当百大钱,钱文书体逐渐单一化。“交子”是南宋最主要的纸币,面额有一贯、200文、300文、500文。

辽建国后,仍沿用唐、宋以来的旧钱。辽早期曾有少量铸钱,在全国范围内基本维持实物经济生活,因而现今辽前期钱币发现极少,为钱界珍品,其中汉文钱,契丹文钱最为罕见。辽晚期铸额增大,税收、买卖、赏赐、殉葬皆用。

金初,仍沿用辽、宋旧钱,海陵王贞元二年(公元前1154年)设立交钞库,发行纸币,称为“交钞”。海陵王正隆年间,正式铸钱,钱文皆用汉文,可与宋钱相媲美。

西夏福圣承道元年(公元前1053年)以后开始铸钱,仁宗时设立铸钱机构“通济监”,以汉、西夏两种文字为钱文,有铜、铁两种。

元明清钱币鉴识

元代主要流通纸币,中统元年(公元前1260年),政府印行“中统元宝交钞”,直到武宗至大二年(公元前1309年),才大量铸造铜钱。钱文有汉文和八思巴文两种,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四等。元末,各地建立了多个农民起义政权。这些政权设有国号、纪年,也铸有货币,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行用。徐寿辉铸有“天启通宝”和“天定通宝”,张士诚铸有“天佑通宝”,韩林儿铸有“龙凤通宝”,陈友谅铸有“大义通宝”,朱元璋铸有“大中通宝”等。

明初期,仍沿用元代纸币制度,明后期纸币贬值,铜钱铸量开始增多。崇祯十七年(公元前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铸“永昌通宝”钱,分小平、折五两种,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铸“大顺通宝”等钱。明亡以后,明代藩王纷纷自立抗清,设官署,建年号,又各自铸有钱币,其中永历钱铸量最大,传世较多。

清代的币制以银为本,钱为末,但民间使用的主要还是铜钱。清军入关后,从顺治开始历代相沿,各朝都铸有以年号为名的制钱,面文是年号加“通宝”或“元宝”,背文为满文或满汉合璧,分纪局、纪地、纪值,或星、月、圆点等。清政府除在中央工、户两部设局铸钱外,各省也允许设局铸钱,制钱成为主要通货。咸丰年间发行了当五、当十,直至当五百、当千的多种钱币。

清末,机器压制的铜币取代了方孔钱,银元和新式钞票开始进入流通领域。咸丰元年(公元前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起义,国号“太平天国”,初期铸有“通宝”钱。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南京(后改天京)后,铸有太平天国钱,版式繁多,背文为“圣宝”等字。

乾隆王朝新疆阿克苏铸钱始末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钱币

浅谈宋代交子制造工艺与防伪措施

千姿百态的花钱和厌胜钱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