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苏波:大数据是AR走向C端市场的一根导火线

2023-02-05 18:44:32 1284

摘要:12月29日,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虚拟现实创新创业大赛南昌赛区一等奖。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0glass)创始人兼CEO苏波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说,就像当年互联网把PC点燃一样,AR通往C端市场也需要一根导火线,这根...

12月29日,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虚拟现实创新创业大赛南昌赛区一等奖。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0glass)创始人兼CEO苏波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说,就像当年互联网把PC点燃一样,AR通往C端市场也需要一根导火线,这根导火线不是很多人认为的5G网络,而是无处不在的大数据。

AR还处于工业、商业阶段

任何新技术,特别是与IT相关的新技术,似乎都是沿着军事、工业、商业、消费品的路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路径就是一个典型,最早的图灵机是为了破译军事情报而产生的。二战时,德国的U型潜艇在多年的海战中曾给盟国军舰及商船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发明了图灵机,协助盟军破译恩尼格玛密码,让盟军在海上作战行动中取得了极大的主动权,从而扭转二战战局。

后来,世界科技巨头IBM将计算机由军事领域推广到工业领域。目前,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苏波指出,现在一讲到IBM就觉得它是一家咨询和服务公司,实际上它是一家以实业为支撑的咨询和服务公司。“IBM既不是给你一堆PPT,也不是给你一堆Word文档,而是给你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够用IT将各种设想落地。而且IBM拥有自己的设备、SDK、中间件等,只需要根据需求把应用层开发出来就行。”

同样,微软Windows系统的发明则将计算机带入商业办公阶段,互联网的普及又让计算机从办公室走进家庭。计算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伴随着革命性技术的出现,这些技术推动着计算机不断升级并逐渐实现普及。

同样,AR的演进也需要经历这些发展阶段。目前,AR还处于军事、工业、商业阶段,四年前,谷歌曾尝试跳过工业、商业阶段,直接将Google Glass推向消费者,但是由于产品不是十分完美、潜在隐私问题等原因难以在消费市场进一步推进。苏波认为,谷歌可能原本想打破常规的发展逻辑,直接切入C端市场,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发现苗头不对只能停掉Google Glass,经过两年调整之后,新一代谷歌智能眼镜回归,主要面向企业级用户,又按照正常的发展逻辑升级产品。

无论是国外的AR公司DAQRI、ODG、HoloLens、Mate、Google Glass,还是国内的AR公司枭龙科技、0galss等,目前它们主要还是在军事、工业和商业领域寻求应用场景,几乎没有一家企业令其AR眼镜直接面向消费者市场。

AR+工业走不出试点试用怪圈

国内AR近两三年才蓬勃兴起,而国外AR起步很早,像DAQRI已经有7~8年的历史了,ODG更是经历了10年的发展历程,但是这些企业至今还不能自负盈亏。实际上,工业场景当中采用AR技术的较多,而且AR+工业已经发展多年,为什么AR一直走不出试点、试用的怪圈呢?也就是说,为什么工业企业没有扩大范围使用AR技术呢?

苏波认为,AR眼镜重量不轻、续航不久、运算不快,造成AR+工业不能真正落地。工业企业在试点试用的时候可以不惜成本,例如西门子采用0glass的解决方案时肯花10万元,但是当他们打算大规模采用的时候发现现在的AR眼镜都太重,不适合长时间佩戴,不具有落地价值。

而且现在AR眼镜的运算太慢,同样无法满足工业场景的需求。AR眼镜主要以3D视频、模型和图片为主,而且工业企业数据量很大,比如一辆汽车有几万个零部件,需要几十万个拆解步骤,运算量很大,如果AR眼镜运算跟不上,再轻也无法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而微软HoloLens的运算能力跟上了,但是体积、重量、视场角又存在缺憾,很难实现平衡。

此外,续航和价格也是企业大规模采用AR眼镜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按照8个小时工作时长来讲,AR眼镜续航时间一般至少需要8个小时,但是现在的智能眼镜大多只有两三个小时。如果从笔记本普及价格来看,一般是在5000元到8000元左右,但是现在AR眼镜动辄就是上万元的价格,如果企业要大量使用,价格可能是个拦路虎。

要破除试点试用的怪圈,AR眼镜企业首先要在重量、运算、续航和价格上下工夫。谁能够最先做出四个方面平衡的产品谁就有可能成为AR领域的一匹黑马。但要做出一款黑天鹅式的产品并不容易。在功能手机时代,不少企业尝试做智能手机,但是都没能成功,直到苹果iPhone4的出现才带动了智能手机行业的繁荣,革了功能机的命,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AR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多的市场验证,企业级市场爆发至少要到2020年以后。

AR通往C端市场还差大数据这根导火线

AR眼镜在重量、运算、续航和价格上实现了平衡也只能满足B端市场的需求,让AR+工业走出试点试用的怪圈,离C端市场仍然有一段距离。AR在C端市场爆发可能要到2025年,苏波指出,C端产品必须具备两个特征,一个是需要极高的市场保有量,另一个是要有一定的黏性。

如果满足第一个特征说明是现象级的产品,就像2016年大卖的VR眼镜盒子,有的厂商号称上千万台销量,但是这种产品体验不佳,不会产生黏性。苏波说,VR眼镜盒子不是颠覆性的革命性产品,只是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而且这种好奇心来自形式,不是由内容产生的,无法产生黏性,自然也没有持续性。2017年市场中基本没有VR眼镜盒子的声音,这说明VR/AR产品离C端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顾计算机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计算机进入家庭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如果只有办公软件,没有其它应用,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形成不了黏性,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品。有了互联网之后,PC产生了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应用、内容,促使计算机成为个人消费品。苏波指出,就像互联网把PC点燃的一样,AR要走向C端市场还需要一根导火线,不少人认为这根导火线是5G网络,其实不是。VR就是媒体,媒体承载大量的内容,VR内容需要5G网络传输,但是AR是平台,促使AR走向C端市场的导火线不是5G网络,而是大数据。

未来AR眼镜很轻,利用数据传输可以看到各种数据流,例如,用户到餐馆点菜,一看菜单AR眼镜就会呈现原料的来源、菜品制作过程等,让用户一目了然。苏波指出,AR要走向C端市场需要各个环节的数据沉淀,不然用户无法看到各种信息。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才是AR走向C端市场的一根导火线。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