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12:38:21 | 浏览:35
编辑:昕朋 David
中国21世纪计划的核心是成为科技创新的全球领导者。虽然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舞台上的模仿者,选择适应西方的发明,而不是真正的创新。
然而,潮流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在一些新兴技术上取得了领先地位。对于人工智能,也许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兴技术,这引出了一个问题:未来在中国吗?还是这个国家将继续牢牢抓住美国的尾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生活水平的繁荣。7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75%的农村接近完全脱贫。一个在90年代初出生的中国孩子,将见证会人均GDP增长30倍的过程。
中国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面落地。这一变化的速度也是无与伦比的。
2005年,美国70%的家庭可以访问互联网,中国只有10%。
到了今天,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深入的数字社会,在街角烧烤的小贩喜欢通过手机和二维码收款,日常使用现金的人越来越少。
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纤网络,5G终端连接设备的数量超过了地球上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最快实现「独角兽」的10家公司中,中国有8家,而且是全球第二多的独角兽公司所在的国家。
尽管现代中国的科技和科技公司如日中天,但在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力量之前,仍有一个关键的症结必须被解开。
中国的创新机制,能否培养出真正的革命性产品?虽然「中国制造」的标签不再是低质量的标志,但中国科技市场的力量已经倾向于产生进化,而不是变革。
仅仅是为中国市场创造一个反映西方原创理念的产品,就能带来巨大的利润,领先的搜索引擎百度每年的收入超过10亿美元。这种利用现有技术创造出巨大成功的机会,是否会让企业失去了真正的创造力和探索未知的动力?
中国与人工智能
虽然中国目前没有形成能够挑战美国在概念创新技术霸权的实力,但有些事情已经开始悄然变化。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已经饱和,价格低廉的高质量技术,让中国企业把眼光投向了国外。
字节跳动在2018年推出的TikTok,改变了Z世代的媒体消费面貌,成为第一家真正实现向全球进军的中国软件公司。
Tiktok的成功的秘诀正是人工智能,强大的AI推荐引擎将内容与用户相匹配,将用户牢牢粘住。虽然这些推荐算法在概念上并不新鲜,但说明了中国公司与美国同行竞争的新方式。
尽管美国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AI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现在已经逐步被中国赶上。这是由AI研究的性质决定的。
AI的新进展不需要真的通过「制造」来实现,而且最新成果往往是公开发表的,而不是作为商业秘密来保护。因此,一个小型的机器学习工程师团队,就可以复制竞争对手开发的尖端技术。
这种情况在芯片制造和设计等「商业秘密大过天」的领域是不可想象的。在后者这种领域,中国国内市场就显得严重落后,绝大部分尖端芯片都要从外国公司购买。
但到目前为止,中国AI武器库中最锋利的工具是数据。
数据是AI研究和落地的关键驱动力,大多数尖端模型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数据来训练。通常情况下,AI项目搞不成是由于缺乏数据,而不是模型存在什么概念上的缺陷。
目前最先进的生成语言模型,GPT-3,使用的实际上是几年前的技术,之所以有这么惊人的性能,主要依赖庞大的模型规模和海量的训练数据。
不过,这个问题在中国似乎不存在,中国在数据隐私保护上才刚刚起步,相关法律完善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其最大的目标是通过大量可快速获取的数据推动经济发展。
至于其他的问题,在经济发展面前,似乎都可以往后让一让。
未来中国能主宰AI吗?
但是,尽管中国拥有数据优势和庞大的工程人员队伍,成为人工智能的主导力量需要创造力。2022年最引人注目的人工智能发展来自生成图像模型,能够根据文本提示创建图像。
虽然训练这些模型需要原始计算能力,但它们的设计是以创造性地使用人工智能理论为前提的。尽管优先考虑技术创新。
也许最能说明中国和美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差异的是它们各自的顶级AI论文发表记录。
自2016年以来,中国发表的人工智能相关论文数量几乎是其他国家的两倍。但在ICML和NeurIPS这两个最负盛名的高规格会议上,美国的论文数几乎是中国的数倍。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科技界最聪明的人的首选目的地。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数据访问可能成为中国的跳板,将注重隐私的美国抛在一边,并主宰人工智能。
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暴力和数据,还需要创造力和发明。如果中国能够找到这一点,它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的人工智能主宰力量。
中美下一个「竞技场」会是AI吗?
对于这个问题,Reddit网友炸开了锅。
认为美国主宰AI发展的人认为,随着拜登政府对华芯片限制加码,中国的人工智能乃至整个高新技术产业都将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处境。久而久之,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将逐渐陷入停滞,被欧美日韩甩开一大截。
此外,不少网友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原创性研究还是太少。
一个自称在AI行业工作的研究人员表示,虽然中国发表了大量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但「几乎所有的论文都是无用的重复。他们大量发文,以获得较高的论文发表率,然后再引用自己的论文。这毫无意义。」
在机器学习研究中最受欢迎的在线资源平台,Paperwithcode中,世界最热门的十篇AI论文里仅有一篇来自中国学者。
而认为「AI的未来在中国」的网友则认为,欧美国家的封锁只会让中国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和步伐。他们回顾了中国过去的航天科技和战斗机的发展,表示正是因为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国的科研才有了更为强劲的发展。
之前中国的科技公司可能因为追求短期利润而依赖芯片等高端设备的进口,但在芯片封锁的压力下,这些企业为了生存,将会在科研领域更有干劲。
其次,有人反驳了中国在AI领域原创性少的观点。一位深度学习领域的工程师表示,在这个领域,中国研究人员的模型框架已经成为他国研究者学习的榜样。
另外,中国在海外的研究人员数量巨大。根据美国移民委员会(American Immigration Council)的数据,美国高校STEM专业学生16%来自中国;在美从事STEM领域工作的中国大陆及台湾省人超30万,占全部STEM技术移民的13%。
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恶化,越来越多的在美科学家正在考虑回国发展。据《南华早报》报道,至少有1400名在美中国研究人员选择回国发展。这对于中国的AI发展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AI的未来在哪里没有答案,但身处地缘政治旋涡下的人都深有感触:
封锁和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的芯片制裁损人不利己。中国是美国第二大半导体出口市场,丢了中国订单,美国企业也会受伤,逆全球化的行为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参考资料:
https://joindeltaacademy.com/blog/is-the-future-of-ai-chinese
https://chuvpilo.medium.com/ai-research-rankings-2019-insights-from-neurips-and-icml-leading-ai-conferences-ee6953152c1a
https://www.reddit.com/r/Futurology/comments/yex9on/is_the_future_of_ai_chinese/
https://www.americanimmigrationcouncil.org/research/foreign-born-stem-workers-united-states
我说:你对基金还是了解太少了,你可能只会买股票型基金,所以经过今年上半年大跌以后现在亏损累累。03未来十年为啥一定要配置这些基金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未来十年为啥一定要学会配置股权基金、对冲基金、CTA基金、量化基金、固收基金等。
今天的理财科普就到此结束啦,下次想学习哪方面的知识,记得关注和告诉桑尼哦~————————/ END / ————————您的专业财务策划顾问桑尼先生CFP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持证人,拥有基金、证券、保险从业资格。
记者了解到,未来5年,南宁将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南宁渠道、乡村振兴、中国绿城、民生保障“六个全面提质”。在教育民生方面,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加快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城乡、区域差距,落实“双减”政策,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标准建设南宁教育园区,打造“品质教育、学在南宁”品牌,让每一个生活在南宁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举办单位主办方:南宁市江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方:广西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协办方:南宁杉杉奥特莱斯商业广场招聘会时间:2022年8月20-21日(本周六、周日)9:00-14:00招聘会地点:广西人才大厦2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
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建成,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法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引领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大幅增强。
末伏首日,南宁气象台就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未来三天,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酷暑仍然占据南宁市天气的C位。南宁市气象台预计,16日白天,南宁城区多云间晴,午后局地有阵雨或雷雨,26到35℃,南风1到2级。
==================================★声明:本文为广西日报客户端出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南宁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今天这则好消息,不仅与南宁有关——首先,是未来10多年,南宁将会变得大!
成都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成都转为多云模式,高温天气持续,最高气温41℃左右。连续多日晴热高温,成都人都在盼着一场雨来“退烧”,好消息是,今晚,雨要来了。据成都市气象台的最新预报,18日夜间,成都有分散阵雨或雷雨,西部部分地方有大雨到暴雨。
昨天,上海在39.6度的酷暑里迈进末伏,为今夏第42个高温日,其中≥37度的酷暑日有26天。今年上海高温热浪天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且极端性显著。01极端高温出现时间早7月10日的最高气温(40.0度)刷新有气象记录以来40.0度高温最早出
南都讯 记者 卢亮 深圳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又有新风口,万亿级赛道显现。8月16日,2022“氢20国际氢能产业领袖(深圳)峰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峰会围绕“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氢能前沿基础技术研究、布局建设氢能创新载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