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13:37:29 | 浏览:858
新华社贵阳5月29日电 新华社记者蒋成、施钱贵
红茶、猕猴桃等农产品通过溯源技术贴上具有“前世今生”信息的“身份证”;养殖流程数字化,有效降低牲畜死亡率,提高农户收益;农户拿着手机沿着农田走一圈,地块边界、农作物品种等信息就可为农业贷款提供信息支撑。
大数据能为乡村振兴做什么?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记者搜寻着答案。
有了数据“身份证”,农产品更加畅销
普安县是贵州茶叶大县之一,在该县红茶基地里,数字农场和茶园气象站、土壤墒情站、智能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拉近了茶农和爱茶人士的距离。
“每年红茶还没上市,就早早被订购一空。”普安县茶产业致富带头人保贵,是当地第一个利用农产品溯源技术给茶叶贴上专属“身份证”的茶农。“茶叶有了‘身份证’后,消费者对质量更放心,销量也明显提高。”保贵说。
在2021数博会上,记者见到了为普安红茶贴上“身份证”的信息系统。这个取名为“蚂蚁链一体机”的系统,可让消费者“扫一扫”就能清晰了解茶叶生产全过程。
5月26日,工作人员在数博会上展示通过农产品大数据溯源系统查询猕猴桃信息。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走进贵阳市修文县猕猴桃种植基地,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信息的小型气象站遍布果园,“大数据+农业”让当地猕猴桃种植管理更加精准、精细。借力大数据,修文猕猴桃500多项农残指标全部合格,成功出口海外。
同样,每颗包装好的猕猴桃都有一个二维码“身份证”,扫一扫即可知其“前世今生”。在2021数博会现场,记者拿起手机扫了一盒修文猕猴桃的二维码,猕猴桃的种植地点、种植记录等信息全部显示出来。
“大数据+农业,让猕猴桃果品质量可追溯,既是对种植者的监督,也让消费者放心。”修文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雅欣说。
有了数据“千里眼”,养殖过程一目了然
通过人工智能摄像头识别、记录桑叶播撒量和频次,可以给蚕精准喂食,让蚕丝产量提升5%左右。在贵州省遵义市,利用物联网和智能感知技术,养蚕全流程实现数字化,不仅可以精准投喂,还能自动调节湿度和温度,让蚕宝宝在最舒适的环境里生长。
除了养蚕,大数据还被运用于养猪。“以前进猪舍盘点一次需要4小时,现在通过人工智能摄像头可以秒速盘点,还避免了人和猪的直接接触,降低疾病感染风险。”华为公司副总裁、ICT产品组合管理与解决方案部总裁马海旭说,根据猪的不同生长周期匹配大数据模型,还可智能调整饲料配方和用量,节省养殖成本。
此外,还可以在线实时分析养猪的各类数据,让养殖场管理者准确做出决策,提高盈利水平。马海旭说:“以前数据采集要人工制表、填表,现在通过自动化采集,效率提升80%以上。”
有了数据“遥感器”,贷款可以无接触
江西省余干县种植大户杨作波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了无接触贷款。“只需要拿着手机在田里走一圈,农作物的信息就被录入系统,不用到银行填资料,无接触的贷款真方便!”杨作波说。
在江西、贵州等地,农村卫星遥感风控系统逐步得到应用,大数据技术让农民贷款更省心:农户在手机地图上确认自己的地块后,银行通过卫星图像识别地块的农作物面积、类型,并通过风险控制模型预估产量和价值后,便可向农户提供贷款。
大龙网集团董事长冯剑锋认为,农产品精加工有很大的市场,但缺资金,而银行拥有普惠金融贷款。但由于两者难以实现信息互通,导致农民贷款和银行放贷“两难”,大数据正在探索解决这个难题。
用好大数据,更好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现在农民们说,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说。
大数据如何更好赋能乡村振兴?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彭南峰认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大数据可以为农产品插上数字的翅膀,让农产品拥有“千里眼”“顺风耳”,卖得更远、更好。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生认为,我国农业已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要以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等为支撑,为发展智慧农业提供强大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9年,贵州开发使用“通村村”大数据信息平台,村民出行平均候车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降低到30分钟。图为乘客在贵州省雷山县汽车站等待“通村村”客运车发车。新华社记者陶亮 摄
“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离不开人才。既需要中高端专业人才,也需要大量技能型农民,应多形式、多层次培养各类人才。”李春生说。
来源: 新华网
[责编:周听听][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来源:央视网大数据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无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破题之笔。“用数据说话”,“决策靠数据,评价看数据”,“基于数据驱动,打通数据壁垒,应用数据决策”,正在让农业农村成为大数据应用的主战场,也让大数据成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突
来源:环球网近年来,贵阳通过做实“四个融合”,积极打造新场景、催生新业态,大数据成为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引擎。其中,大数据+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融”出了农业农村新未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2019年“四个融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新华社贵阳5月29日电 新华社记者蒋成、施钱贵红茶、猕猴桃等农产品通过溯源技术贴上具有“前世今生”信息的“身份证”;养殖流程数字化,有效降低牲畜死亡率,提高农户收益;农户拿着手机沿着农田走一圈,地块边界、农作物品种等信息就可为农业贷款提供信
下面通过一段对话,您就知道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对你又有什么启发和帮助了。披萨店的电话铃响了。客服拿起电话:客服:您好! 请问有什么需要我为您服务?顾客:你好!我想要一份……客服:先生,请先把您的会员卡号告诉我,好吗?顾客:16846146*
一个参加抗疫工作的基层医生这样说,我们五六个人想要查清楚一位新冠病例在两个半小时里的行踪和密接者,花了8个小时,还不能够清晰地准确追寻到。他们靠什么追寻呢?可能很多人都会说,大数据。有些人一直认为,现在我们都是透明人,暴露在大数据之下,没有
来源网络。旨在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联系速删,来源见文末。大数据治理体系•大数据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到大数据技术平台的搭建、组织的变革、政策的制定、流程的重组,小到元数据的管理、主数据的整合、各种类型大数据的个性化治理和大数据的行业应用。•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读书班学习笔记• 顾红松•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这次读书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四川实际,进一步谋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具体部署,主题明确,催人奋起。省大数据中心将始终牢记“国之大
在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大环境下,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蓬勃发展的上升期。但大数据平台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亟须加强,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数据安全威胁与隐私泄漏也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之前一些凭经验的行业也都开始使用大数据去解决实际问题了,譬如房地产/商业地产行业、商业咨询、物业、旅游行业、零售快消、文体娱乐以及个体开店的老板,可以说现在大数据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各行各业了,哪怕您不在这几大行业,如果您
开谈不说大数据,读尽诗书也枉然。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当下,街头巷尾听到最多的名词就是大数据了,但你真的理解大数据吗?大数据到底是什么?如果此时你心里只有“量大”这一个答案,那请耐心读完本文,我将用一张技能
其实简单的来说,大数据就是通过分析和挖掘全量的非抽样的数据辅助决策。大数据可以实现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向,一个是精准化定制,第二个是预测。比如像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同样的内容,每个人的结果却是大不相同的。再比如精准营销、百度的推广、淘宝的喜欢
首先,当前有很多大学都陆续开设了大数据专业,所以选择大数据专业也有很多高校可以选择,虽然大数据专业的开设时间比较短,但是由于大数据技术体系已经趋于成熟,而且在研究生阶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培养经验,所以当前选择大数据专业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体
下面通过一段对话,您就知道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对你又有什么启发和帮助了。必胜客店的电话铃响了。客服拿起电话:客服:您好! 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我为您服务?顾客:你好!我想要一份……客服:先生,请先把您的会员卡号告诉我,好吗?顾客:1684614
“大数据”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汇,而在案件办理、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大数据也能成为筛查线索、数据比对的利器。2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五起大数据赋能未成年人检察监督典型案例。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后发现,这典型案例各有其代表性,